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内科 > 心系病证 > 厥证 > 厥证证治分类

厥证证治分类

气厥剧痛,或清志剧变,引起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手足指趾发青,脉微细欲绝,神识昏愦,临床上称为神经性休克。

1、实证

症状——由情志异常、精神刺激而诱发。

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口噤拳握—肝气不舒,气机逆乱,上壅心胸,阻塞心窍。

呼吸气粗—肝气上逆于肺,肺气郁闭不宣。

四肢厥冷—阳气被郁,失于温煦。

苔薄白,脉浮或沉弦—肝气郁滞,气闭于内。

证机概要——肝气不舒,气机上逆,壅阻心胸,内闭神机。

治法——开窍,顺气,解郁。

代表方——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。

急救—通关散:辛香走窜,取少许粉剂吹鼻取嚏,以促其苏醒,本法仅适用于气厥实证。也可用苏合香丸、玉枢丹温开水灌服。

后方——开郁畅中,降气调肝。

常用药——通关散:皂角—辛温开窍细辛—走窜宣散,合用之以通诸窍。

苏醒后——五磨饮子:沉香、乌药—降气调肝槟榔、枳实、木香—行气批破滞。加檀香、丁香、藿香—理气宽胸。

加减——肝阳偏亢(头痛头晕,面赤烦躁)—加钩藤、石决明、磁石。

兼有痰热者(喉中痰鸣,痰壅气塞)—加胆南星、贝母、橘红、竹沥。

醒后苦笑无常,睡眠不宁者—加茯神、远志、枣仁。

临证备要——此类病人常有类似既往病史,发作前有明显的精神因素,故平时。

可服用柴胡舒肝散、逍遥散之类,以理气解郁,调和肝脾。

2.虚证

症状——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、恐惧、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。

发作时眩晕昏仆,面色苍白,呼吸微弱—元气素虚,加之情绪紧张、恐惧、疲劳、饥饿等诱因。

肢冷—阳气衰微,难以温通。

汗出—卫外不固。

舌淡,脉沉细微—阳虚气陷之证。

证机概要——元气素虚,清阳不升,神明失养。

治法——补气,回阳,醒神。

代表方——急救:生脉注射液、参附注射液、参附青注射液(补气摄津醒神)。

或参附汤、芪附汤,或灌服温糖水或热茶水。

苏醒后—汤剂:四味回阳饮。

生脉注射液—重在益气生津。

参附注射液、四味回阳饮—均能益气回阳。

代表药——人参—大补元气。

附子、炮姜—温里回阳。

甘草—和中缓急。

加减——汗出多—黄芪、白术、煅龙牡、山萸肉。

心悸不宁—加远志、炒枣仁、柏子仁。

食欲不振—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。

临证备要——本证也有反复发作倾向,平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、归脾丸等药 物,健脾和中,益气养血。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,养心宁神,甘润缓急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血厥的虚实证   下一篇:厥证的治疗原则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