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民族医药 > 藏医 > 藏药学的理论体系

藏药学的理论体系

藏药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;一是讲药物的生长、性、味、效、与五源(水、土、火、风、空)有密切关系:二是讲性、味、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。

万物之生机来于五源,药物的生长亦来于五源,其中,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,水为药物生长汁液,火为药物生长热源,气为药物生长之动力,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。五源缺一,特别是空(天)缺了,药物则无生机。这一精辟论述,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,这就是当今所说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。同时它认为药物的味、性、效亦来源于五源。土与水使其生出甘味;火与土使其形成酸味、水与火的成分生出咸味;水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苦味;火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辛味;土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涩味。这就是两个大种的成分配合不同,随之药物也产生了六种味。

土性药其性重、稳、钝、柔、润、干。其作用是能使身体坚实,主要能医治“龙”病。水性药其性稀、凉、重、钝、润、柔、软,其作用是能滋润身体,主要是能医治“赤巴”病。火性药其性辛、锐、干、糙、轻、润、动,其作用是能生火热,主要医治“培根”症。风性药物其性轻、动、寒、糙、燥、干,其作用是使身体坚实,精气通行,主要能医治“培根”、“赤巴”病。空性药物统帅其他四大种所生的药物,遍行全身;主要治疗综合性的疾病。因此,五大种相合生成各物,地上无物不为药。向上运行的药物是火性药和风性药;下行药物是土性药和水性药;泻药大部分是甘味药。

药味的区别:计有甘、酸、咸、苦、辛、涩六种,其滋养身体的力量依次以前者较大。舌对药物的感觉就是味,因此甘味在口中能长时间地停留,能引起食欲;酸味会使牙酸痒,口水外流;咸味一接触舌头,口水会聚集;苦味能使口臭消失,引起反胃;辛味一到口里就感觉刺舌头,流眼沮;涩味一到口中便觉粘舌、粘颚,有粗糙的感觉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藏医学的发展简史   下一篇:藏医是如何进行药物分类的?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