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内科 > 肺系疾病 > 肺痨 > 中医对肺痨的认识

中医对肺痨的认识

肺痨历史沿革

1、战国-三国时代,本病属于虚劳、虚损、劳损等范畴。

《内经》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记载 ,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内痛引肩项,身热,脱肉破捆……肩髓内消”

《灵枢·玉版》:“咳,脱形,身热,脉小疾”,均描述了肺痨的主症及其慢性消耗表现。

2、张仲景《金贵要略·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若肠鸣、马刀、挟瘿,皆为劳得之。”

3、华佗《中藏经传尸》及葛洪《肘后备急方·治尸疰鬼注方》已认识到本病具传染性。指出“死后传之旁人,乃至灭门”。

4、唐·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把“尸疰”、“鬼注”列入肺脏病篇,明确了本病的病位在肺。《外台秘要·卷十六》:“肺痨热,损肺生虫”,“生肺虫,在肺为病”。提出肺虫致病说。

5、宋·陈言《三因方》与严用和《济生方》均列“痨瘵”专篇,将肺痨与一般的虚劳区别开来。《济生方》认识到本病具有“传变不一,积年染疰,甚至灭门”的特殊性。

6、元·葛可久《十药神书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着。明·龚居中《红炉点雪》也是一部治疗肺痨的专着。

7、《丹溪心法》强调“痨瘵主乎阴虚”,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。《寿世保元》痨瘵指出本病病机的实质是“由相火上乘肺金 。《医学入门》指出本病有六大主症:“潮、汗、咳嗽,或见血,或遗精、泄。”并提出“杀虫”、“补虚”两大治疗原则。

历代中医对肺痨的认识,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:

(1)汉以前认为本病属于虚劳、虚损的范畴;

(2)从汉至唐代,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;

(3)宋代以后对病因病机认识及理法方药日趋系统完善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导致肺痨的病因   下一篇:肺痨的定义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