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中药词典 > 中药词典M > 芒茎

芒茎

【出处】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芒有二种,皆丛生,叶皆如茅而大,长四、五尺,甚快利,伤人如锋刃。七月抽长茎,开白花成穗,如芦苇花者芒也;五月抽短茎,开花如芒者石芒也。

【拼音名】Mánɡ Jīnɡ

【英文名】Stem of Chinese Silvergrass

【别名】芒、杜荣、笆芒、笆茅、度芸、苫房草、创高草、白尖草。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芒,宿根多年生草本,秆较高大,高1-2m。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。叶鞘均长于节间,除鞘口有长柔毛外,余均无毛;叶舌钝圆,长1-2mm先端具纤毛;叶片线形,长20-50cm,宽6-10mm,无毛,或下面疏具柔毛并被白粉。圆锥花序扇形,长15-40cm,主轴无毛或被短毛,公延伸至中部以下;分枝较强壮而直立,长10-30cm,每节具1短柄和1长柄小穗;穗轴节间长4-8mm,无毛;小穗柄无毛,先端膨大,短柄1.5-2(-3)mm,长柄向外开展,长4-6mm;小穗披针形,长4.5-5mm,基盘具白色至黄褐色之丝状毛,其毛稍短或等长于小穗;第1颖先端渐尖,具2脊,背部全部无毛,具3脉,第2颖舟形,先端钝,较颖稍短;第2外稃较狭,较颖短1/3,在先端1/3处以上具2齿,齿间具1芒,芒长8-10mm,膝曲,芒柱稍扭曲,内稃微小,长约为外稃之半,先端不规则地齿裂。花、果期7-11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或河边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广布南北各地。

【化学成份】茎含三酰甘油(triglyceride),酚酸(phenolicacid),甾醇酯(sterol ester),游离甾醇(free sterols),游离脂肪酸(free fatty acid),虹(wax),n-石蜡(n-paraffins),糖醇(sugaralcs),单糖(mono sugar),双糖(dimeric sugar)及多糖(polysac-charides)。

【性味】甘;平

【归经】膀胱经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利尿;解毒;散血。主治小便不利; 虫兽咬伤。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6g。

【各家论述】

1.《本草拾遗》:主人畜为虎狼等伤,恐毒入肉者,取茎杂葛根浓煮服之,亦取汁。

2.《纲目》:煮汁服,散血。

3.《动植物民间药》:利尿,解热,解毒,治风邪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分享到:
上一篇:芒萁骨根   下一篇:马陆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