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中药词典 > 中药词典D > 打米花

打米花

【出处】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【拼音名】Dǎ Mǐ Huā

【别名】马郎花、白花藤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小元宝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来源】为旋花科植物翼萼藤的根或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缠绕草本或藤本,具柔毛或近于光滑。叶互生,圆卵形,长4~8厘米,宽3~7厘米,先端尖锐或长尖,基部心脏形,全缘;叶柄长2~4.5厘米。总状花序具叉状分枝;着生于分枝处的苞片心脏形,无柄,生于花柄基部的苞片呈线形;花萼5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具柔毛;花冠白色,长约1厘米,5裂,裂片深达中部;雄蕊5,在管部排列不齐,2枚较高,2枚较低,另1枚居中;花柱线形,柱头椭圆形,2裂。朔果光滑,具椭圆状匙形的宿存萼片。花期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至西南各地。

【性味】性温,味辛。

【功能主治】破血,行气,消肿毒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无名肿毒:打米花根一两。煎水洗患处。

②治痨伤疼痛:打米花根一两。泡酒服。

③治高烧:打米花全草一两。煎水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
分享到:
上一篇:打破碗花花   下一篇:打火草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